产品市场调研报告(通用5篇)

文书君 人气:2.14W

在现实生活中,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产品市场调研报告(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产品市场调研报告(通用5篇)

产品市场调研报告1

调查背景:

《XX年中国IT消费调查研究报告》是在“XX年度中国IT消费调查”收集的海量数据基础上,由天极网和艾瑞咨询合作分析撰写而成,是反映中国IT产品现状和发展趋势的最新市场研究报告。

“XX年中国IT消费调查”是由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和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天极传媒和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营销工作委员会承办,百家中文网媒参与合作的第七届大型IT消费调查。是唯一覆盖了IT产品市场和消费者的综合性调查活动,在IT界拥有广泛的影响力。

本次调查采用网上调查、线下调查和行业分析向结合的方法,面向所有互联网用户和10大城市IT卖场与高校学生用户。天极网以本次调查收集的数据为基础,邀请业内知名咨询顾问和专家顾问团做指导,进行深入分析,最终形成《XX年中国IT消费调查研究报告》。《XX年中国IT消费调查研究报告》针对我国整个IT行业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区别于以往的调查报告,本报告按照行业标准进一步细分产品,改改了9个大类,包括PC整机、办公外设、DIY配件、数码产品、数字家庭产品、软件、互联网、通讯产品和游戏动漫,本文引用了数码产品中有关消费类数码相机的调研数据与分析,旨在成为国内和国际IT企业、消费者了解消费类数码相机产品市场的桥梁。

调查方法:

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定量方面:报告数据收集和分析主要采用了通过问卷星网站(#url#)进行在线问卷调查和通过平面媒体进行线下问卷调查的方法;定性方面:对IT市场各环节厂商进行深入访谈和研究。两种调查方法结合最终形成报告。

调查样本特征:

一、调查时间

XX年11月10日-XX年12月15日

二、样本数量

共有352432位用户参与本次大型网络调查,共收到各产品调查有效问卷893026份。

三、样本分布

1、样本性别构成情况

2、样本学历分布构成情况

3、样本行业分布情况

4、样本收入构成情况

5、样本年龄构成情况

6、样本地区构成情况

XX年数码相机市场现状与特点分析报告

1、更换数码相机年限

由于数码相机是属于耐用消费品,但随着电子产品更新速度的加快,用户在购买数码相机后一般会在3年内重新购买,此类用户占此次调研数据的51%,可以视作消费类数码相机产品最普遍的更新周期;同时,也有近37%的用户会在一年左右更换数码相机产品,这个数据占整体的37%,究其原因是目前用户除了将数码相机作为拍摄工具外,也将其作为一种时尚消费品。

分析:基于此调研数据,我们建议数码相机生产厂商可以根据用户的更新换代时间来调整自身产品的开发与生产周期,从而适应用户更新换代的需求,对于以时尚类数码相机为市场切入点的厂商,可以适当的缩短自身产品的开发与生产周期,借以满足更新产品时间较短的用户需求。

2、数码相机类型

从分析数据来看,家用数码相机在目前数码相机用户中所占比例为5%;其次是时尚卡片型数码相机,所占比例为38%;再次是长焦手动消费级数码相机,所占比例为6%;所占比例最少的是数码单反产品,比例为5%。

分析:价格低廉且操作方便的家用小型数码相机占据了目前数码相机用户的大半,这符合目前数码相机处于大规模普及阶段的现状。占据第二位的时尚类数码相机的购买者集中在年轻用户以及女性用户,此类用户消费能力强,更新换代速度快,值得数码相机生产厂商针对该类用户做出更大的产品研发与市场投入

3、品牌

从XX年用户使用数码相机品牌的调研数据来看,排名前三全部是日本数码相机品牌。其中排名第一的品牌为索尼,所占比例为16、7%,产品类型以家用数码相机和时尚卡片型数码相机为主。位居第二的佳能所占比例为14、6%,产品类型包含消费级与专业产品,较为均衡。

分析:汇总的数据中处于第一和第二的索尼与佳能在所占比例上较为接近,品牌优势相比其他品牌更加明显,处于第三与第四的尼康与三星,相比其他品牌的优势宾不明显,预计XX年的市场格局不明朗,排名上会产生一定变化。

4、价格

从不同价格区间所占百分比来看,1000-3000元价位是目前最为消费者所接受的价格区间,占据了29、3%;其次是5000-10000元价位的中高端数码相机产品价格,占据了29、2%;由此可见价格适中的中端数码相机产品价格和5000-10000元价位的中高端数码相机产品价格受到市场的认可,而价格过低或者偏高都无法受到市场欢迎。

分析:由于金融风暴和经济危机的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力降低,购买产品时对于价格因素更加趋于敏感。各品牌需谨慎推出高端产品,并且在推广上着重突出产品的性价比。

产品市场调研报告2

虽然中国的汽车电器市场发展潜力客观,但目前还处于比较初级的粗放型发展阶段,存在不少问题,迫切需要整合。

1、缺乏强势品牌

目前我国汽车电器企业数目众多,但是普遍规模偏小,实力不强。这些小作坊式的企业虽然经营灵活,但是由于无法形成规模效应,也产生了许多弊病,规模化、专业化程度明显落后,很难形成知名品牌。

2、开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中国电器市场也普遍缺乏人才,企业实力不强,开发能力较弱。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成长,在整车企业适应性改进开发和新产品推出不断加快的带动下,对汽车电器企业参与整车企业产品同步开发,满足整车厂适应性开发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

3、经营模式落后

目前国内的汽车电器还是以批发商为主导的集散地形式为主,销售网络松散、专业连锁性不够、短线行为强、经营成本高、缺乏品牌支撑。由于不能形成统一经营、统一管理,在价格、质量和服务上都不能够使消费者满意。

4、市场秩序混乱

目前国内汽车电器市场的经商环境很不理想,没有正常的竞争环境,主要表现为缺少行业标准,从业者素质相对较低,市场品牌、价格混乱,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假冒伪劣产品较多,价格、品牌、企业之间恶性竞争,产品同质化严重,没有自己的强势品牌以及规模过小等问题。

产品市场调研报告3

一、报告内容

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健康保健意识的增强,保健品市场从原先的功能单一型发展到今天多元化保健,保健品功能层出不穷,种类也多种多样。在目前保健品市场受到绿色健康食品及保健食品化潮流的冲击下,探索新的发展方向是值得生产厂家的关注的。

夸克公司在本篇研究报告中,通过综合公司历次有关保健品方面的研究,向读者描述保健品消费群体的特征及保健品市场的总体状况,为各生产厂家今后的产品开发提供决策参考。

目前市场上保健品层出不穷,广义的保健品应该包括:保健类食品和保健类药品这两大类。但我们这里着重研究的是狭义的保健品,即保健类药品(我们简称之为“保健品”)。我们把狭义的保健品市场分为四类:洋参类、补钙类、美容类和机体调节类,这也是目前保健品市场主要的四类产品。

二、市场环境及前景预测

医疗保健费用支出上,从1995年起,一类城市(以上海为例)和二类城市(以杭州为例)的年平均每人医疗保健费用支出都以超过30%的速度递增。

无论是一类城市还是二类城市,保健品的消费比例都很高,均达到半数以上,“未购买也未服用”的比例均不到三成(见表一)。可见保健品消费已趋向大众化,保健意识也有明显提高,市场存在着巨大的潜力。据不完全统计,在上海地区,仅35—55岁女性的补钙产品消费量就有近3亿元。与此同时,保健品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

电视广告是认知保健品的主要途径

电视是消费者信息来源最多、最广泛的媒体。电视广告是以其媒体导向性强、直观等特点,成为消费者最易接受的媒体广告形式。对于保健品的选择,电视广告中对症状的描述会引导消费者结合自己本身的状况去选择,找到自己产品与消费者需求相吻合的契合点。在这一点上,一类城市和二类城市是相同的(详见表二)。

三、消费者行为特征分析

针对服用保健品的消费群体,我们就其家庭收入、性别比例、年龄构成、购买季节等因素从消费能力、消费动机、消费心理以及消费的季节性等方面对一、二类城市进行了比较分析。

消费能力:一类城市强于二类城市一类城市的保健品消费比例要高于二类城市,且消费比例与收入基本呈递增关系。这与目前保健品市场价格偏高以及消费者的保健意识有关联。从一、二类城市纵向比较,年收入18000元以下被访者服用过保健品的比例,一类城市明显高于二类城市;收入较高者消费比例都处于较高位置,特别是上海地区家庭年收入达到60000元以上的家庭消费比例高达79%(见表三、表四)。

消费动机:一类城市“自我服用”,二类城市“馈赠亲友”一类和二类城市“购买过但未服用过”的消费者是随年龄递增而下降的,而“服用过但未购买过”的曲线则是上扬的(见图一、图二)。消费者购买群体主要集中在年轻人,而服用的主要对象则主要集中在中老年群体。由此可见,保健品消费主要是以“表达或传递感情”为目的。而这两类城市里曾经购买或服用过的人群年龄分布是相对平均的,二类城市的消费者较一类城市来说相对年轻(见表五)。

从另一个角度说,我们就保健品的消费途径进行了调查,发现保健品的消费主要有以下四种途径:即自我服用,馈赠亲友,给家人服用和送礼。除了“自我服用”之外,其他三种方式均是为“传递或表达感情”,而一、二类城市又有些差异。一类城市自己服用的比例很高,二类城市则更注重于感情联络。

消费季节:冬季虽为旺季,但季节性开始淡化冬令进补是中国人的传统,因此冬季无疑是保健品的销售旺季,这点依旧表现得很明显,夏季是最少服用保健品的季节。但同时也有大部分的消费者对季节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在二类城市(如宁波)表现得尤为明显,这表明现在保健品消费的季节性已经开始淡化。同时也从另一侧面说明,就保健意识而言,一类城市高于二类城市。

消费心理:关心功效、价格、服用方便及口味保健品的服用者较为慎重,一、二类城市中按说明书的要求服用的人群比例分别达到81%和80%,表明保健品的消费种类目前依然是以药品保健为主,此类产品的说明书的内容对消费者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产品所描述的功效是否确实,这是消费者最为关心的问题,这一类人群高达68%(见图三),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今保健品市场存在着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广告宣传言过其实的现象。

当被询问到“对最常使用的保健品的满意之处”时,除了功效、价格外,一类城市的被调查者有20%提到了服用方便,而二类城市的被调查者有26%提到了口味,11%提到了包装,而只有9%提到了服用方便。可见,一、二类城市的消费由于城市生活节奏的紧张度不同存在着一些差异。

四、购买习惯分析

购买主要地点:超市、自选商场和药店超市自选商场和药店是消费者购买保健品的主要地点,也是保健品比较集中的地区;医院则是消费者最少购买的地方(均不到5%)。这表明,无论对于生产厂商还是消费者来说,对保健品的定位均是介乎食品和药品之间的。相比较而言,二类城市的消费者更倾向于超市,比例达到65%,药店的选择只有20%。

购买数量:多数倾向于每次购一瓶或一盒大多数的消费者都倾向于每次购买一瓶盒保健品,如一类城市这一比例达到73%,这跟保健品的价格和消费者存在着一定的试用心理有关。

促销:“买一送一”、“专家咨询”者多。

保健品的促销方式较多,其中以“买一送一”和“专家咨询”为主;从比率看,对消费者而言,“专家咨询”对消费者的购买欲有最强的刺激。原因可能在于二类城市消费者的保健意识相对较弱,同时说明消费者对保健品的认识更侧重于保健药品,对其功效更信赖专家的观点。

五、品牌状况研究

我们就目前市场上洋参类、补钙类、美容类和机体调节类等四类产品,进行消费者知晓度的研究对比。

经过对比发现,一类城市的保健品的整体知名度高于二类城市,这可能与媒体在一类城市投放量大有关。另外,一类城市的`被调查者所知道的保健品的品牌明显多于二类城市。在具体的各类品牌中,美容类和洋参类的品牌知名度一类城市明显高于二类城市。而个别品牌当中,昂立和万基的品牌知名度在一、二类城市均有较高的知名度。

近些年,补钙类产品异军突起,在对比中我们发现巨能钙在二类城市享有绝对的知名度。被调查者第一提及率达到13%,总体提及率达到85%。与此相同的是红桃K,在一类城市没有被提及,这可能跟红桃K集团的目标消费群集中于二、三类城市有关。

六、结论

虽然生产厂家目前不断推出各类保健品以满足消费者的多层次需求,各类产品的广告也打得铺天盖地,但由于保健品的种类多得几乎已经可以覆盖所有人群,使得消费者保健品的消费进入成熟期,开始由冲动性购买转向理智型消费,消费群体也已由以前的单一型转向多元化。

面对此种状况,厂商要想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必须认真分析市场的变化。夸克的研究人员提醒厂商:

1、由于人们对于保健品的消费还存在着谨慎的态度,功效是消费者最为关心的因素,因而,解除消费者对产品功效的担心,是目前的保健品行业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避免夸大的宣传,大力宣传有关保健知识,在消费者心里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是十分重要的。

2、在媒体习惯方面,电视广告仍是消费者获取信息最快、最多的方式,但不一定是最可靠的信息渠道;“专家咨询”是最能够刺激消费的方式,表明这是消费者信任度最高的方式。前者能提高产品知名度,后者能提高产品的美誉度,厂商如能把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有机地结合起来,便会赢得消费者。

3、在销售渠道方面,由于药店和超市的销量远高于其他渠道,因而应注意攻打这两个渠道。

4、由于保健品发展至今,已经进入了品牌时代,因而好的品牌能够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研究发现,消费者对各类保健品的品牌都有很高的认知度,通常消费者能够提及的保健品品牌不下一二十个,同类产品品牌之间的竞争也有目共睹。由于同类保健品之间的功效相差不大,因而如何在保证功效的前提下,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找到产品的卖点,这不仅是引导消费者向忠实消费者转换的重要途径,也是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手段。

5、通过对一、二类城市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一类城市无论在消费能力、还是消费意识方面都好于二类城市。虽然二类城市的居民收入、消费支出等方面与一类城市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夸克的研究人员认为,二类市场仍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在目前一类城市市场相对饱和的局面下,积极争取二、三类城市的市场份额,不失为一种好的市场策略;而提高二类城市消费者的保健意识,是争取二类城市市场份额的当务之急。

产品市场调研报告4

改革开放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饮用咖啡,咖啡逐渐与时尚的现代生活方式联系在一起,市场上的消费者正慢慢接受着世界上最流行的咖啡文化,也正以极大的热情创造着属于本地区特色咖啡文化。

了解消费者对于咖啡的需求及咖啡市场的现状,通过对江西省内的几个城市曾经喝过咖啡的普通市民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抽样调查的方法,并按年龄层次和性别比例分配名额。

咖啡市场的分析:

咖啡——为世界三大饮品之一,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咖啡碱等。因其具有独特的醇香口味和提神、兴奋的作用,逐渐成为现代人不可缺少的日常饮品。咖啡在全球贸易额仅次于石油,更是西方文化的象征之一。

根据调查,每年全球要喝掉74亿杯咖啡,相当于一天要喝2千万杯,平均每人每年要喝掉120杯。咖啡豆的年零售额为300亿美元,在主要商品销售榜上仅次于汽油,位居第二。可以说,现代社会的每一个人都和咖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如著名作家巴尔扎克所说:“生活就是一杯杯咖啡”。

有数据表明,中国的咖啡消费量正逐年以10%的速度上升,而有望成为世界重要的咖啡消费国。“咖啡文化”充满都市白领一族生活的每个时刻,它逐渐与时尚、现代生活联系在一起。各具特色的咖啡屋也成为人们休闲、社交、感受时尚、品味的最佳场所。

据市场调研资料显示,中国咖啡市场潜力巨大,在中国内地平均每年每人的咖啡消费量还不到一杯,目就算在城市咖啡消费量是每人每年4杯,市场空间和想象由此可知。比较于每天人均消费咖啡达到3杯左右的欧美国家,占全世界人口的20%的中国咖啡的消费量几乎微乎其微。国际咖啡组织将中国看成全球最具潜力的咖啡市场——有人甚至算过一笔帐,如果中国人每个每天都喝一杯咖啡,全世界的咖啡都不够。

拿星巴克来说,星巴克进入中国六年,现有分店近100家。但相对国外的市场,这数目是微不足道的,在美国西雅图,每9400人中有一个星巴克咖啡馆;在纽约曼哈顿区24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就有124个星巴克商店——即每12000人有1家星巴克咖啡店;单单在台北市,星巴克也都有一百多家店,比国内的总数还多。

近年来中国咖啡消费的发展愈来愈为世界所瞩目,咖啡馆伴随着咖啡文化的成长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办公室,或是各种社交场合,咖啡馆成为人们交谈、听音乐、休息、品鉴沉醉的好地方。装点着都是风情。

影响咖啡选择的因素:

主流产品——速溶咖啡

数据:在受访者中,绝大多数的人喝过速溶咖啡,这个比例高达92.2%,过半数者(58.4%)喝过三合一袋装咖啡。16.8%的人喝过焙炒咖啡,29.4%的人喝过其他咖啡饮料。在问及被访者对于某一类咖啡的消费频率时,每天喝速溶咖啡的为6.0%,经常喝的为38.4%,在“偶尔喝”的咖啡种类中,三合一袋装和速溶的消费频率已很接近。而表示经常喝三合一的则只占13.1%。

主要人群——中青年人

数据:各年龄段对咖啡的喜爱程度不同,其中表示非常喜欢咖啡的人群中41~50岁占了24.0%,20~30岁占了18.0%。

进一步调查表明,喝咖啡的男性比例要高于女性比例。在所有受访者中,喝咖啡的男为55.1%,女性为44.9%。

主要因素——味道诱人

数据:消费者在选购咖啡时哪些因素是他们所要考虑的呢?本次调查采用10分制让消费者对各种购买考虑因素打分,分数最高的代表其重要性越高。调查结果显示,味道以8.3分位居第一,其次是饮用方便性,为7.4分;保存期、品牌知名度等各项分值也较高。主要信息——电视广告

数据:在众多获得咖啡信息的渠道中,电视广告以86.4%的比例成为消费者获取咖啡信息的首要渠道。另外,以促销活动、广播、杂志、报纸等一系列的传播渠道也是消费者获得信息的重要来源。

进一步调查消费者想通过哪些渠道获取咖啡的信息,发现有37.3%的人想通过传媒报道来获取信息,免费试用、传媒广告、朋友推荐等几项也占有较高的比例。

针对以上所表现出来的现象作以下分析:

喝过速溶咖啡和三合一袋装咖啡的百分比最高,在“偶尔喝”的调查里这两者的百分比也是最高的,这说明速溶和三合一咖啡在初级消费者领域是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

目前市场上的咖啡饮料尽管具有口味纯正、饮用方便等优点,但由于其价格相对较高,饮用时亦缺乏咖啡文化所体现出的高雅、温馨的情调,因此,绝大部分消费者只是偶尔喝一喝。

咖啡作为一种口味独特的饮品深受青年消费者的喜爱,中年人和青年人是咖啡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同时男性消费者的人数远远超出女性消费者,购买者中也以男性居多。其原因在于咖啡属烟糖类产品,更多为男性所关注。而且作为一种嗜好品,更易受到男性的青睐。消费者对于咖啡的味道是极为重视的,毕竟咖啡是一种饮品,好味道的咖啡才会广受欢迎。同时作为一种饮品,饮用的方便性与否对消费者来说也是购买时考虑的一大要素,咖啡的生产厂家在生产时可以多考虑如何不断改进其味道和如何使咖啡更便于携带,使消费者在饮用时更方便。

电视是众多媒体中传播覆盖率最广的一种,电视广告属于立体广告,而广播、杂志、报纸等一些媒体则属于平面广告,两者相比较,后者不如前者生动、形象,不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也是为何消费者普遍认为电视广告是获取咖啡信息的主要渠道的重要原因。

促销活动是许多商家都喜欢用的一种宣传方式,也成了消费者了解咖啡信息的一个渠道。从数据来看,免费品尝或者适用这一类的直接获取信息的方式还是很受咖啡消费者欢迎的。

结论及建议

速溶是目前咖啡的主流,口味是咖啡的关键。目前咖啡市场上的主流产品为速溶咖啡和三合一咖啡,它们以方便、经济等一系列的优点成为新兴阶层的主要选择。对绝大多数消费者而言,口味是选择咖啡的主要依据,在此方面速溶明显优于三合一。值得注意的是,三合一咖啡的主流消费者不是咖啡的稳定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不确定性较大。因此,应该兼顾速溶咖啡和三合一咖啡的两大市场。

(一)广告起着影响消费的重要作用。

广告对于消费者选择咖啡品牌有很大的影响力,而调查结果显示,咖啡的价格、原料产地、工艺技术并不为大多数消费者看重。消费者一方面认为咖啡的口味是极为重要的,另一方面却并不理解决定咖啡口味的因素有哪些。这种认识欠缺对于厂家而言是一种市场机会,在广告策略中既有渲染情调的内容,也有宣传产地、工艺等决定咖啡口味的内容。建议两种内容应在不同主题的广告中出现,但共同点是强调品牌,以形成广告优势。

(二)瞄准都市上班族。

中国咖啡市场的升温源于一定的需求空间。据调查,咖啡的主要消费群体为都市上班一族。这部分消费群体也是社会时尚的引领者,他们对外国的饮食文化感兴趣并易于接受。就经济实力而言,他们也能够承担这部分花销。伴随着咖啡消费,咖啡文化也应运而生,而咖啡馆则成了咖啡文化的孕育场所。在一定程度上,咖啡文化也促进了咖啡消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人群。因此,生产企业的目标应该瞄准这一主要市场。

(三)在中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咖啡的引入正是迎合了中国人,尤其是城市居民的这方面需求。

目前,咖啡消费已成为时尚主流,随之而来的“咖啡文化”更是逐步渗入人们的生活之中。无论在家、办公室,还是各种社交场合,人们都品尝着咖啡;遍布城市的咖啡厅也成为人们商务、休闲的好去处。咖啡已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的代名词,甚至发展形成一种特有的文化。

所以,咖啡产品的推广应该富含“文化气息”。咖啡作为一种舶来饮品,对中国人来说,每天饮用的人毕竟还属于少数,对于绝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并不是生活必需品。新兴消费阶层(如年轻白领、学生)对其有很大的兴趣,但他们属于消费较不稳定人群,也就意味着不太会构成持久的消费能力。咖啡的稳定消费者主要还是以中年男性知识阶层为主,但他们的品牌忠诚度较高,对新品牌的选择机会较小。事实上,对于国内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咖啡的饮用并不是作为一种饮料,更大程度上还是一种品位的象征。因此,针对国内咖啡市场的消费者更应该耐心进行咖啡文化的教育和传播,宣传咖啡的历史文化,才能在国内拓展市场。

(四)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咖啡市场表面上看似稳定,极少出现大的变动,而事实上,这一市场不仅存在行业内部各咖啡品牌的竞争,还面临着与碳酸饮料、茶饮料、果汁饮料等相关产品的竞争。在大型超市中,我们可以看到咖啡专柜上只有雀巢、麦氏、摩卡、哥伦比亚等几个国外品牌,相比碳酸饮料、果汁饮料专柜的庞大阵容显得略为单薄。另一方面,市场价格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咖啡的销量。我国咖啡成品90%是从国外进口的,需交纳进口关税,而剩下的10%的国内生产的咖啡由于种植面积少,总产量很低。这些因素无形中提高了咖啡成品的市场价格。据调查,三合一咖啡平均每消费一次最低需要1元,速溶咖啡最低需要人民币2~3元,至于炒磨咖啡,最低也要10元。在高档咖啡馆,一杯咖啡最少也得近20元。而果汁和碳酸饮料价格相对于咖啡要便宜得多。所以,对于相当一部分消费人群来说,可乐、果汁和茶饮料就成了他们的首要之选。因此,要提高咖啡的市场竞争力,价格也是一个因素。

(五)向国际市场进发提高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的市场将逐步形成全面对外开放的格局,中国和国际间的交流、贸易也将达到一个高峰。而在2008年北京奥运、20xx年广州亚运等国际性活动相继开展后,更多的国外客商也会将目光注视到中国这个具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咖啡作为西方文化的代表,在越来越频繁的中西文化、贸易交流中,能很好的起到桥梁作用,咖啡相关产业作为先行者进入中国市场,所面临的机遇将是不可估量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于咖啡产业更是一个利好消息,这预示着20xx年前东南亚如越南、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产品将零关税进入中国,咖啡原料、产品和设备等将大量进入中国。

(六)共存之路乃长久计。

地球村的比喻已经不新鲜了,外来文化向本土的渗透也是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的。业内专家表示,咖啡也好、茶也罢,个中的深邃文化和理念都在其进口、出口与消费的过程中不断被接受,这些离不开企业的宣传,更需要消费者的自我培养和主动意识。

星巴克以绿茶为主要饮料的试验初步成功,娃哈哈、可口可乐将可乐与咖啡激情碰撞出开肺可乐,这些都是美妙尝试,各方获得多赢,何乐而不为?市场的潜力有无限可能,消费者期待的是更多绝妙的火花!

产品市场调研报告5

中国IT网民在获取3C产品信息时选择的主要途径为互联网,但除此之外,实体卖场、报刊杂志等也是网民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网民在购买电脑产品和数码产品时的渠道选择有较大差异,但主要集中在五大渠道之内。

影响男性网民和XXX民选择购物渠道的关键因素相同,但在细节方面男性网民更关注购物环境,XXX民更关注进货渠道。

一、调查样本结构

本次调查样本抽取范围为中国IT网民。

1、样本性别结构

样本性别结构受人口实际性别结构、不同性别互联网使用率、调查发布地点用户特征等多方面影响,因此在本次调查样本中男性所占比例高于其在实际人口中所占的比例。

本次调查中,男性网民的数量在样本总量中占64.6%,XXX民占35.4%。在中国IT网民中,男性所占比例远高于女性所占比例。

2、样本年龄结构

样本的年龄结构中,26-30岁网民所占比例最高,为38.8%。其次为31-35岁和18-25岁网民,在总样本量中所占比例为分别为21.6%和23.7%。36-45岁网民是本次样本选取中的第四大人群,在总样本量种所占的比例为12.3%。

18岁以下和45岁以上人群在本次调查样本中所占比例较低,其中45岁以上人去所占比例为3.5%,18岁以下人群所占比例不足1%。

二、信息获取渠道

1、男性网民

信息获取渠道方面,除去网络以外,男性IT网民关于3C产品信息的第一获取渠道是实体卖场。在调查投票中,实体卖场获得票数占总票数的26.6%。朋友介绍是男性IT网民获取产品信息的第三大途径,得票比例为13.8%。

报刊杂志、电视广播、路牌广告等渠道同样能够使男性IT网民获得产品的相关信息,但其中路牌广告的效果远低于其它方式,其得票率仅为3.1%.

2、XXX民

女性IT网民与男性IT网民在3C产品信息获取途径方面的情况无明显差别。除网络外,实体卖场、朋友介绍、报刊杂志和电视广播同样对女性IT网民获得产品信息有很大帮助。

与男性IT网民的不同在于,女性IT网民更加偏向于朋友之间对于产品的相互介绍,而对于网络信息的依赖度明显低于男性IT网民。

其它渠道的重要性在二者之间的差距并不明显。

三、产品购买渠道

1、电脑类产品

在购买电脑类产品时,中国IT网民最多的选择是去品牌专卖店,这部分的得票率为22.9%。其次是电子商务网站、传统IT卖场和专业IT连锁销售机构,得票率分别为19.0%、18.7%和18.0%。3C卖场的得票率为16.0%,排在第五位。

上述五大渠道是中国IT网民购买电脑类产品是最主要的渠道,除此之外还包括综合商场、超市,社区店、便利店等渠道,但是这些渠道在本次调查中的得票率较低。

2、数码类产品

在购买数码类产品时,中国IT网民选择的五大渠道与购买电脑类产品时相同,但是五大渠道的得票率排名有较为明显的变化。

3C卖场在IT网民购买数码产品时成为得票率最高的渠道,其得票率为22.0%。品牌专卖店成为第二名,得票率为20.8%。传统IT卖场在网民购买数码产品时的得票率依然排在第三位。电子商务网站的得票率仅为16.5%,排在第四名。专业IT连锁销售机构在中国IT网民购买数码类产品时的得票率为14.8%。

除此之外,在中国IT网民购买数码类产品的渠道中,综合商场、超市也拥有较高的得票率,占总体的5.9%。

四、影响购物渠道选择的重要因素

1、男性网民

在影响男性IT网民选择购买渠道的各种因素中,商品价格、卖场信誉、售后保障是得票率最高的三大因素,其得票率分别为19.4%、17.2%和16.8%。

购物环境、服务态度、进货渠道的得票率分别是11.2%、11.2%和10.9%,是影响男性IT网民选择购买渠道的次要因素。

相关配件配备情况和交通情况的影响相对较低。

2、XXX民

与男性IT网民相同,女性IT网民在选择购买渠道的过程中最重视的三大因素也是上品价格、卖场信誉和售后保障,相比之下女性IT网民比男性IT网民更加重视产品的售后保障。

进货渠道是影响女性IT网民选择购物渠道的第四大因素,得票率为11.3%。而购物环境对于女性IT网民的影响力相对较低,其得票率仅为8.9%。

在其它方面,女性IT网民与男性IT网民的选择并没有显著差别。

总结:

本次调查数据表明,3C卖场、品牌专卖店、传统IT卖场、电子商务网站和专业IT连锁销售机构是中国IT网民购买3C产品的五大主要渠道。

信息获取渠道方面,中国IT网民关于3C产品信息的三大主要信息获取渠道包括互联网、实体卖场和朋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