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会计改革目标和发展趋势

文书君 人气:2.39W

在市场经济国家的金融体制中,商业银行是金融组织体系的主体所谓商业银行,是以金融资产和负债为经营对象,以利润最大化或股东收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提供多样化服务的综合信用中介机构它以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汇兑结算为主要业务,并以效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为主要经营原则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它是惟一能够接受活期存款的银行,通过发放贷款,创造存款货币,从而具有信用创造的功能现代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活动,范围极广,最能全面反映银行的基本特征过去,我国的四大专业银行身兼政策性银行和商业性银行的双重职能,既办理政策性信贷业务,又办理商业性信贷业务,结果是:一身两任,职能不清,业务界限不清,风险责任不明,使国有专业银行难以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资金自求平衡、自担风险、自我约束及自我发展,难以办成真正的商业银行会计改革是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我国政府提出银行业的开发时间表而显得极为紧迫。

我国商业银行会计改革目标和发展趋势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序是“先农村,后城市;先企业,后银行”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整体战略规划在二十多年的改革历程中,尚未得到清晰的描绘,但细枝末节的具体改革每天都在国有商业银行中进行只是不曾显现出明确的战略目标或战略走势20世纪90年代以后,历史让我们走到了一个必须审时度势地看待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战略选择的时刻,我们必须从大处着眼来分析局势,酌定战略,除旧布新。

一、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

(一)产权制度存在缺陷

1、出资人缺位与越位并存由于国有商业银行是国家独资银行,就像众多的国有企业一样,没有人来代表出资人对其行使决策权和监督权虽然国务院对国有商业银行派有监事会,但一方面由于与其自身利益没有直接关联,难以实行真正有效的监督,形成出资人缺位;另一方面,由于是国家独资银行,各级政府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借此干预国有商业银行的正常经营活动,造成出资人越位,使国有商业银行政企不分,承担了大量政策性金融业务这是形成国有商业银行大量不良资产的重要原因。

2、股权结构不合理,法人治理不规范由于国家是国有商业银行的惟一股东,无法建立真正意义上的董事会和监事会国有商业银行实际上集股东权、监督权和经营权于一身,没有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形成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制衡机制这种没有制衡机制的治理结构是不规范的,其后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二)经营管理明显滞后

1、资本金不足根据年报统计,2002年末,除中国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达到8、15%外,其他3家银行都在7%以下而且超过一半的资本金被占用在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上随着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资产的快速增长,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

2、不良贷款比率过高根据年报统计,2002年末,按照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方法,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总额为21371、58亿元,不良贷款比率高达25、39%,其中:中国农业银行最高,为36、63%;中国建设银行最低,为15、17%。

3、呆账准备金严重不足根据年报统计,2002年末,国有商业银行的呆账准备金余额为1547、83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比率为1、84%,其中:中国银行最高,为5、20%;中国工商银行最低,只有0、45%相对于巨额的不良贷款而言,国有商业银行的呆账准备金可谓杯水车薪。

4、经营效益低从账面上看,近几年国有商业银行都是盈利但是,如果按贷款风险足额提取呆账准备金,足额提取定期存款应付利息,足额消化表内应收利息挂账,则实际财务成果都是亏损,甚至是巨额亏损国有商业银行这种虚盈实亏的状况,与国际上业绩优良商业银行1、5%以上的资产收益率水平相比较,差距是很大的。

5、劳动效率低主要是分支机构庞大,管理层次多,人员多且素质较低;经营管理费用高。

6、内部控制乏力主要表现在,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和激励约束机制,服务质量比较低,存在较大的道德风险,违规违法行为和金融犯罪案件仍然较多。

商业银行的上述问题,既是国民经济深层次矛盾的反映,也是内部管理长期积弊的表现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因素;既有政策原因,也有主观因素;既有经济体制方面的原因,也有政府管理体制的影响。

二、我国商业银行会计改革的目标

(一)通过商业银行会计改革,建立完善稳键的会计制度,为金融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和综合改革奠定基础作为中国商业银行,就是要改进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达到产权清晰、权责分明、科学管理,建立法人治理结构,进行股份制改革。

(二)提高会计的信息质量,增强会计披露的透明度,防范金融风险

(三)适应WTO的要求,使国有商业银行会计标准为国际化标准,便于国外投资者更好地了解我国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和发展潜力等,更便于我国银行业在国际资本市场筹集资金。

三、我国商业银行会计的发展趋势

(一)银行业的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标准应该趋同但我国商业银行所执行的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是不一致的这种不一致,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维护公平、公正的金融竞争环境很不利因此,必须将国际通行的会计标准全面引入我国商业银行,摈弃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上市银行、非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之间会计标准的差异性,促进我国商业银行更快、更好地发展。

在会计国际化标准建设方面,应重点抓好以下几点:第一,注重资产质量严格按照资产的定义,合理确认和计量商业银行的各类资产价值,确保资产价值真实可靠,提高资产质量特别是商业银行应当根据贷款对象的财务和经营管理情况,以及贷款的逾期期限等因素,分析其风险程度和回收的可能性,借鉴国际通行的做法和巴塞尔协议的规定,及时、足额计提贷款呆账准备,科学计算资本充足率。

第二,借鉴国际会计惯例,对发生或有损失可能性较大的或有事项,应在表内确认和计量或有损失和预计负债,并充分披露各种担保业务、贷款承诺、银行承兑汇票以及各种衍生金融工具等或有事项。

第三,按照商业银行股份制要求和巴塞尔协议的规定,科学核算所有者权益,为商业银行评估资本充足率程度,筹集与充实资本,提供有效的会计信息。

第四,按照国际会计惯例和谨慎性原则,确认利息收入原则按发放的贷款到期(含展期,下同)90天及90天以上尚未收回的,应计利息,停止计入当期利息收入,应纳入表外核算;已计提的利息收入,在贷款到期90天后仍未收回的,或应收利息逾期90天后仍未收回的,冲减原已计入损益的利息收入,转作表外核算表外核算的应计利息,在实际收到时确认为收款期的利息收入。

第五,全面引入“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第六,对国内尚未发生而国际银行比较规范成型的银行业务,全面引入国际会计标准和国际惯例来规范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核算和管理。

(二)会计要大集中适应统一法人管理体制的会计大集中是未来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发展的重要趋势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会计信息的传输与交换连接方式、速度等方面发生了质的变化我国商业银行统一法人管理体制要求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会计报表生成与会计档案管理能够同步在系统内的总、分支机构中得到迅速反映和管理,手工核算与纸介质记录将逐步为电子和电子信息取代,银行与银行、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交易及其资金清算信息能够通过电子信息方式即刻完成;银行不同分支机构之间的会计和支付信息通过网络传输,银行的不同分支机构被联为一体,形成银行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业务管理系统这一会计信息系统能为银行投资者、债权人、管理部门和监管当局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因此,中国商业银行统一法人体制会计模式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是要集中会计核算、集中事后监督、集中编制会计报表、集中会计档案保管,并按照“物质上集中,逻辑上分期控制,资金上集中清算”的方式统一资金清算。

(三)管理会计的应用长期以来,中国商业银行重信贷指标,轻内部管理;重数量增长,轻质量增长,信息系统落后,成本资料和分析手段欠缺,成本费用观念淡薄,忽视成本、效益的恰当配备在面向市场,走向市场的背景下,全面引进和运用解析过去、控制现在和规划未来的管理会计成为未来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四)会计核算和管理手段现代化未来中国商业银行会计核算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主要表现在:1、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如数据库技术在会计信息的采集、处理、储存和会计内控的运用,网络技术在支付结算、网络银行、手机银行的运用,计算机通讯技术在会计信息的传输、电话银行、自助银行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在电子回单箱、各种自助银行业务的运用等2、人工智能技术在会计内控中的全面运用3、业务摘要显示、打印“汉字化”4、缩微胶片、光盘缩微等缩微技术在会计档案中的运用5、会计档案电子介质化趋势随着新技术的广泛应用,CD盘、MO盘、磁带和磁盘等无纸化介质将成为主要的有效的会计档案。

综上所述,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的力度在不断加大,但商业银行会计改革却严重滞后,因此,为了进一步使我国商业银行适应国际化市场,商业银行会计改革已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