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从双轨”变“并轨” 对我们的影响真的好吗?

文书君 人气:1.32W

养老金从双轨变成并轨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影响是什么呢?下面小编为你详细的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养老金从双轨”变“并轨” 对我们的影响真的好吗?

随着各地机关事业单位持续推进基本工资标准的调整,养老金“并轨”也正式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在养老金并轨方案公布后,部分地区开始陆续发布实施细则。

网友欢欢问

近日,多省公布了养老金并轨细则,这个细则对我们缴纳养老保险有什么影响吗?到底啥是养老金并轨?

小编答

养老问题事关每个人的晚年幸福,养老保障制度则直接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从双轨到并轨的改制势必会影响广泛,我们来了解下。

首先,来看看我国的的养老保障制度。长期以来,我国城镇养老实行的都是“退休养老金双轨制”,即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养老制度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双轨”运行。

在“双轨制”运行过程中,企业实现了社会化,而机关事业单位仍然是单位管理。这就形成了一个差距: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不用缴养老保险,但退休后的养老金标准却远远高于企业退休人员。

而“双轨制”的取消,则意味着这种差距即将消除。

2015年初,《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简称《决定》)正式印发,提出改革现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保障制度,逐步建立独立于机关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

《决定》规定,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由单位代扣。这就意味着机关事业单位和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一致了,大伙儿都得自己交养老保险了。

该文件出台后,云南、甘肃、陕西、湖南、湖北、天津、黑龙江、四川、山东、上海、江苏、福建、吉林等多地相继出台并轨方案。今年以来,安徽、广东等数个省份又进一步出台了养老金“并轨”的具体细则,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

讲到这儿,你可以看出,养老金并轨影响到的人群其实是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通俗点说,这部分人在改革前是不需要自己缴纳养老金的,而改革后将和企业员工一样,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养老金并轨改革实行的是“老人”老办法、“中人”中办法、“新人”新办法。所谓“老人”指的是改革前为编制内且已经退休的工作人员,他们可以享受原制度保障;“新人”是指改革后参加工作的,这部分人直接按照新制度自己缴纳。

而“中人”则是指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且累计缴费年限满15年的工作人员,这部分人会实行过渡性措施,至于待遇如何过渡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对此,各地实施办法均明确提出,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依据“视同缴费年限”长短发给过渡性养老金。不过,对于过渡性养老金的具体计发等问题,一些地区尚未给出具体过渡办法,未来或将另行制定。

事实上,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过程中,相关政策也作出了过渡期的安排,对改革中的“中人”,从社会统筹基金中支付过渡性养老金。目前随着“中人”逐渐退休、“新人”越来越多,过渡性的政策安排逐步弱化,新制度逐渐居于主体地位,体现了平稳过渡的改革方针。

那公务员缴纳养老保险等社保后,对个人收入会不会有影响呢?

在去年国务院发布养老金并轨改革决定的当月,《关于调整机关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的实施方案》出台,文件要求,2015年调整后,公务员职务工资标准由现行的340元至4000元分别提高到510元至5250元;级别工资各级别起点标准由现行的290元至3020元分别提高到810元至6135 元。

某西部基层公务员钟民(化名)表示,去年8月开始涨工资,两个月后正式缴纳养老保险等社保,对比工资调整前,每个月收入增加了8元,影响不大。

有些公务员可能多一点,前后对比可能会多出几百元,整体影响也不太大,钟民称,事业单位人员可能涨得多一点,因为他们此前就已经开始缴纳社保。

综上所述,养老保险“双轨”变“并轨”,不同社会群体的养老保障问题将从根本上实现“制度上的公平”,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也将由原来的“碎片化”状态,迈向更为统一、完善的发展阶段。

另外,从“双轨”到“并轨”,也让民众看到了社会公平。所以,养老保险“双轨”变“并轨”是关乎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安排之一,这一改革体现了改革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的价值取向。实行养老并轨,把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与企业及社会灵活人员置于同一养老体系中,这一制度性改革得民心、顺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