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性格对回避现象影响的研究

文书君 人气:2W

1 引言

关于性格对回避现象影响的研究

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学生因为词汇匮乏而不能准确表达某个意义时,他们会用自己比较熟悉的单词模糊的表达该内容,甚至是放弃表达。这就是外语学习中的回避现象(avoidance phenomenon))。不仅在词汇层面,回避现象在句型层面乃至语用层面都能得到体现。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Schachter(1974)在研究操不同母语的学习者学习关系从句时提出了这一概念。虽然该现象在实际交流中能使交流顺畅进行,可是长期来看,对学生掌握语言知识有一定负作用。

2 回避现象的表现形式

在词汇方面,学生的回避现象最为突出。学生在词汇方面的回避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使用上义词 (superordinate) 例如, 相对于tulip (郁金香)、violet (紫罗兰)、chrysanthemum (菊花),flower就是上义词; (2) 使用近似的表达方式; (3) 使用同义词 (synonym); (4) 母语的迁移 (transfer),例如,学生会用 “give you some color to see” 来表达“给你点颜色看看”; (5) 迂回说法(circum-locution) 或改述 (paraphrase)。这些在笔者对学生做的问卷调查中得到了印证。

在学习或使用英语句型时,学生由于英语句法知识欠缺和不完善,也常常表现出一些回避现象。相对于比较复杂的句型,学生更愿意使用简单句型;相对于与母语结构差异较大的句型,他们更经常使用差异较小的句型;相对于非正式句型,学生更倾向于使用正式句型。(周榕,黎芷明.1997)

在语用层面上,学生为了完成某一个语言任务而使用比较单一、直接的语言形式。如:当需要别人打开窗户时,学生们更经常用祈使句“Open the window, please.”,而较少使用一般疑问句 “Would you please open the window?” 或 “Do you mind opening the window?”。

3 研究现状

回避现象引起研究者的注意后,国外众多学者都试图对其做出解释,其中,比较突出的有对比分析理论( contrast analysis)和习得理论 (acquisition theory)。国内的研究则侧重对该现象的描述、分类以或与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 如周榕、黎芷明《试论外语学习中的回避现象》,李玉玲、汪宏《从大学生英语写作看语际影响下的回避现象》。

早期对比分析假设认为,第二语言习得的主要障碍在于母语对目标语的干预,通过对母语和目标语的结构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确定目标语学习中的难点,从而可以预计学习过程中的错误。换句话说,语言之间的差异是导致错误的原因。随着对回避现象的逐步认识,对比分析假设所预言的目标语的学习难点可能不是以错误的形式出现的,而是以回避的方式反映在学习过程中。在Schachter的研究中,就关系从句这个语言现象而言,汉语、日语和英语之间的差异远远大于阿拉伯语、波斯语和英语之间的差异(汉语和日语中限制性关系从句一般位于被修饰语的左侧,而波斯语和阿拉伯语与英语一样,都位于被修饰语的`右侧), 但是中国和日本的学习者运用关系从句时出现的错误却要少得多, 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和日本学习者较少使用关系从句,故而,对比分析理论的“差异→难点→错误”的推测就说不通了。

Krashen (1982) 用习得理论中的监察模式 (monitor model) 对此现象作了分析。根据监察模式,习得能激发第二语言的表达,并能确保表达流利,而学习只能起到监察的作用,对已经习得的语言能力在口头或书面输出时进行修正。要进行有效监察,学习者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充裕的时间,注重形式的准确性和懂得语法规则。这三个条件是必要的但又不是充分的,也就是说,当所有三个条件都满足时,学习者仍然可能不会充分利用有意识地学过的语法规则进行监察。而且,有意识的监察只能注意到并修正部分错误。在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有关语法规则之前利用母语规则来满足第二语言的交际需要时,由于母语规则和第二语言规则之间的差异,往往会导致错误的产生,可是有意识的监察并不总是能修正此类错误。如果修正工作太复杂而难以马上完成,学习者可能弃而采用简单的表达方式。这就是回避现象产生的原因。

错误分析是应用语言学理论中另一种研究途径,主张通过研究学习者的错误来预测第二语言学习中的难点,从而使得教学活动变得更有针对性。可是有些第二语言学习中的问题用错误分析法进行解释是非常难以捉摸的,由于对某些词汇和结构的回避使用不会导致错误的产生,只能使这些词汇和结构“表现不足”,自然也无法用错误分析法进行解释。(Theovan Els etc., 1983)

4 实验研究

如前文所示,对回避现象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应用语言学范围内,从语言间的差异、从学习者学习外语的过程进行分析、解释。本文笔者试图从学习者个体因素入手(individual learner differences),从心理学视角来研究这一现象。具体来说,笔者选择研究学习者性格差异与回避现象关系, 即:内向型学生与外向型学生在回避现象方面是否有显著不同。



TAGS:回避 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