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三字经作文合集六篇

文书君 人气:1.39W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字经作文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选三字经作文合集六篇

三字经作文 篇1

很小的时候,我就会背一长段的三字经,不认识一个字儿,更不知道其中蕴含的意义。

这个寒假,妈妈给我买了一本注音版的《三字经》,我自豪地发现,里边的字绝大多数我已经认识了,即便不认识,我通过拼音也能轻而易举地把它读出来。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读得正起劲儿时,妈妈突然问了我一句话:“你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妈妈一句话就把我问懵了,我连连摇头。妈妈轻轻地在我身边坐下,耐心地帮我解释其中的意思,还给我讲起了其中的故事,如《孟母三迁》,讲完故事妈妈还告诉我,她为我选择慈吉小学,就是希望这个好环境,能让我好好学习。我特别喜欢我们的慈吉小学,心里真的很感谢妈妈的良苦用心。

春节联欢晚会上,我还听到了赵文卓叔叔和一群少林小子一起表演武术《少年强,则国强》。这句话我在《三字经》里也读到过,妈妈又告诉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才能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

我真喜欢看《三字经》,它让我懂得了好多好多的道理。

三字经作文 篇2

我告诉他们我已经二十五岁了,不小了。但他一直活得坚硬,儿子的闹剧只是更加坚定了儿女也不可靠的想法而已。当我进入初三年级的时候,遇到了我的恩师——秦连发老师,他让我学到了很多的道理,我的写作爱好也是受他启发的,冥冥中感到一丝悲伤。这时的男人很认真,而且有种片刻的孩子气,这很会激发温存欲望;

记得上一年级时,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三字经》,刚开始我很不喜欢看这本书,因为我觉得它不像《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等书那么吸引人,而且还看不懂。妈妈就把《三字经》逐字逐句的解释给我听,妈妈的讲解使我明白《三字经》里的故事虽然没有《格林童话》里的故事好听,但是它的故事很耐人寻味。

渐渐地我爱上了《三字经》

书中的“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让我知道小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融四岁,能让梨”讲得就是:孔融四岁的时候,邻居家送来一筐梨,他走过去拿了一个最小的梨,大人问他:“你为什么挑小的呢?”他回答说:“哥哥们年纪大应该吃大的,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我觉得孔融是一个懂得谦让的好孩子,从小就懂得做弟弟的要尊敬兄长。我也要向孔融学习谦让之礼。

有一次我和妈妈坐公交车的时候,我看见一位老奶奶在我身旁站着,摇摇晃晃的,我马上站起来扶着她,让她坐在我的位子上,老奶奶笑着问:“你为什么要让我坐”,我对奶奶说:“我学习的《三字经》里讲‘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所以我让您坐”。奶奶说:“你真是一个懂事、懂礼貌又孝顺的好孩子”。我听完奶奶的夸奖心里美滋滋的,这都是《三字经》的功劳。

通过对《三字经》的学习,让我体会到我们中国的古代文化知识流传到现代不变是有它的道理的,如尊老爱幼、尊敬师长、互相帮助、孝敬长辈、爱护公物等等,这些都是从中国古代就流传到现在的,我们应该把这些优良传统一代代的相传下去,把我们的国家发展得更加美丽富强。

让我们多读一些经典作品吧!书是你最好的老师,是你最好的朋友,它会让你收获很多知识,让你明白许多道理。

三字经作文 篇3

特别是对“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感受颇深。在老师的帮助下我知道《三字经》是宋朝王应麟写的。

这句话意思是:狗在晚上能为人们看家守门,公鸡天明刚亮的时候能够为人们报晓。如果一个人不知道学习,怎么有资格做人呢。了解这句话的意思后,我惭愧极了。鸡狗都能为供养他们的主人尽心尽力的工作。

而家中小皇帝的我,为所欲为,没人敢不服从我的命令,一天好吃好玩的应有尽有,来到学校就是为了和小朋友玩。从不知学习的重要性。这不连鸡狗都不如吗?父母那么宠爱我,起早贪黑地拼命挣钱,为得不就是让我好好学习,将来成为有用的人吗?“怎么有资格做人呢。”我不太懂,但我知道我现在还小,只要能帮助父母干些力所能及的事,不让父母操心,尽自己所能好好学习。

学习好了父母就会开心,开心了父母就不会生病,不生病就不会老去。所以我要好好学习,不要做一个鸡狗都不如的坏孩子。

三字经作文 篇4

先看电视文化普及讲座,再读其整理文本,这倒是一种新的阅读体验,应该会有新的体会。(20xx.10.29 晚8∶25)

钱文忠教授的《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三字经>》的代序及《致谢》逻辑严密,思辨性极强,对《三字经》这一童蒙读物的历史延革及现实处境分析透彻,鞭辟入里。其中,不乏考据的史实和个人精辟观点,包含的信息量很大。这篇代序本身就是一篇很好的随笔甚或关于《三字经》考据论文的摘要。如果说作为论文,可榷<三字经>历史延革及现实处境考》之名。当然,这只是班门弄斧。严肃的讲,这与钱教授普及传统文化的初衷并不相符。言归正传,《致谢》中表达情感真挚,措辞谦逊,显饱学之士风范,令人钦佩。阅读正文,相信更加精彩,受益更多。(20xx.10.29晚9∶35)

性善论、性恶论争论至今,因为各种事例相互矛盾,所以钱教授认为“人性的问题很复杂”,并举例来说明。有一个收益,知道了“才高八斗”的成语来自于东晋谢灵运对曹植的称赞。谈到位东晋,有个问题始终不得解,就是自汉至宋的历史模糊不清。为此,读了些参考读物,汉后三国,所谓魏、蜀、吴,吴即我们现在的居住地。三国后是魏晋南北朝,南北朝是后世史学家的划分,当时并不以为然。所谓南北朝分南朝、北朝,南朝是魏、晋、宋、齐、梁、陈。齐梁故里在我们常州孟河,昭明太子对我们的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我们作为常州人的骄傲。齐、梁国都在毗邻我们的南京,六朝古都,此其谓也。再说北朝,是五胡十六国,其渊源没有作过研究,“五胡乱华”,不知是否指这一时期,这要请教历史老师了。其中,魏晋,鲁迅先生在他的杂文《魏晋风度及药及酒及其它》中有论述,看过后,觉得那是乱世,奢靡之风盛行。着宽衣,服药石,因药石毒致体热而着宽衣,不是好的时代。想远了,再回过来,隋就不说了,汉至宋还有个后唐,就是那个擅诗文的后主李煜,对诗词的感觉确实太好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后来被北宋给灭了。宋后来衰落,南渡到南京,在我们南京称王。南京作家叶兆言最近对此有论述。南宋小朝庭偏安临安,就是现在浙江的一个县级市,后来也垮了。至于宋,有好有坏,宋朝初年文化繁荣,经济发达,但后来军事力量薄弱,以经济换和平,终至于败落。在网络上,网民认为宋初年是中国最好的时代。我以为这是当代人们回避现实的想法,不足龋宋后来给元灭了,后面的历史,大家都是很清楚的。至此,这段历史有点明白了,这是这阶段读《钱文忠解读<三字经>》的收益,不可谓不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者也”。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法来理解中国文化传统,应该是比较恰当的。学习是应该讲究方法-论的。中国传统文化讲究的是中庸之道,对性善论、性恶论的看法,钱教授的理解确实“是比较稳妥的”。其实,中国传统文化是最反对走极端的,性善论、性恶论,也许是中国古代朴素哲学对人性的各自定义,在中国古代文化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趋于融合。但近代以来的文化断层让极端主义抬头,其结果已被近现代历史所证实。“春秋争弑不顾骨肉”,也许与朴素哲学的极端性有关,好在“孰如季子始终让国”,这也是我们常州人的骄傲。中国传统文化的自净功能和包容性很强,所以延继至今,这是很好的一个方面,也是我们现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必要性所在。据我所知,伊斯兰文化具有一定的极端性,但也延继至今,其原因需要研究。简单想来,也许伊斯兰文化同样具有包容性,只是在现代,其极端性被夸大了,现代伊斯兰文化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处境可以看出这一点。这是题外话,我国现在在发展文化软实力,需要避免这一点,要增强包容性,才能把民族的变成世界的,不至于被国际社会误解或曲解。倡导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是教育的进步,但同时要借鉴欧美西方文化。比如孔孟时代的'西方哲人的观点,可以作些比较。如希腊的、罗马的等等,这样我们的下一代就会有历史的、全面的、国际的眼光。

所谓“专”,还有层意思,就是“学会捡起”。学习中往往不能做到连续学习,那就“学会捡起”。也就是学习停止、松懈以后,再把学习续上,或者叫“继续学习”。学会“继续学习”,就能做到终身学习和持之以恒,这是一种意识,也是一种方法,应该是很有效也是很实用的。

唐伯虎学画的故事很有意思,沈周的教育方法也颇有传奇色彩,对于悟性很高的唐伯虎来说,很快就能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现实生活中,“顿悟”的孩子极少,也就是立即“开窍”,都是渐进式的,“开窍”有机缘巧合。当然,是在教育累积和自我学习积累的基础上。

三字经作文 篇5

我对《三字经》这本书非常感兴趣,看了一遍又一遍。

书中讲述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和做人的道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以前比较通俗地把这句话理解为:人在以前是善良的。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对它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一个人在幼年时期,本性是善良的,虽然人的本性都不坏,可是由于后天的熏染、环境的影响,差别会变得越来越大。所以,我们不能够轻易地判断一个人是善还是恶。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这句话虽不像前两句那么“出名”,可其中也蕴含着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再好的人才也不会闪耀光芒。而教育的根本就是要“专心、恒心、耐心”以及“有毅力”,而且,教育的方式也得恰到好处。

《三字经》这本书有数百句,它精辟地用文字总结概括了做人的道理。我读了这本书以后,更加透彻地了解了古人的智慧结晶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它真是教会了我不少知识呢!

三字经作文 篇6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几句话一年级小朋友都知道,这就是三字经的经典“台词”。

背诵三字经,人人都会,可谁又知道其含义呢?我闲来无事,随手拿起了三字经全解。三字经主要是写人的善、恶、学、孝、礼、仪,体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的传统美德。

从最经典的几句开始:“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格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其实我觉得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的,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从这几句一直到“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直是告诉我们应好好学习,亲近老师和同学并且要不耻下问。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是做人的基础。

今天读了三字经我学到了很多,在我们的生活中,显现出我们这方面的不足,比如:在公交车上,一个孕妇上了车,两位老大爷因为争着让座吵了起来,其他人像看热闹一样,有的还起哄。结果出来了,但孕妇到站了,她为了知道结果还多坐了一站,但她还是很谢谢两位老人。司机转头说:“我看在座的大都是年轻人,两位大爷虽然为谁让座而争吵,但至少他们有这个想法,为什么除了两位老大爷,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让座呢?”车上的人听了都默不作声,慢慢地低下了头,车内一片寂静。

这一个简单的例子就说明了我们不懂礼让,虽然每个人都知道为老孕幼残让座,可谁有动于衷呢?

我们应从尊敬兄长和长辈开始,培养自己的爱心。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不应该计较自己的个人得失,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和喜爱,也会感受到他人的温暖。

21世纪,独生子女有很多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而《三字经》教导人们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书中说“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如果我们的教育从小学开始,经常给孩子讲“汉代的黄香,九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夏天为父母摇扇子,冬天以身体为父母温暖床席。孔融四岁的时候,就懂得谦让尊长,吃梨时挑小的,大的让兄长吃。”那这个社会还会出现那么多不和谐的现象吗?

赶快拿起《三字经》,相信你的收获比我更多哟!